合奏
陳一平先生
陳一平,出生於香港,現居住在墨爾本,為墨爾本肇風中樂團執棒。陳一平從小就展現出了在音樂方面的天賦,以笛子吹奏為專長。1983年,受到香港通利音樂基金的資助,前往中國大陸遊學訪師,先後拜訪了笛子名家簡廣易、寧保生、杜次文、王鐵錘和陸春齡等人,潛心研究技藝。而後返回香港,在香港演藝學院繼續進修,1985年畢業。在學習期間,陳一平從笛子演奏員轉型為樂團指揮。畢業後,曾隨團前往歐洲、北美、日本等地的多個城
陳子旭先生
*承蒙香港中樂團允許陳子旭先生擔任是次比賽評判
香港中樂團笛子助理首席、香港演藝學院笛子導師及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理事。
陳氏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音樂碩士學位,隨孫永志教授主修笛子及譚寶碩老師副修洞簫。9 歲起於音樂事務統籌處隨林斯昆老師習笛,多次獲香港學校音樂節笛子及洞簫組比賽冠軍,亦獲雨果中樂獨奏獎亞軍。於香港演藝學院就讀期間數度獲得獎學金,赴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隨戴亞教授學藝。曾受陸春齡、俞遜發、詹永明、張維良、杜如松及李大同等名家指導。
陳氏為前香港青年中樂團笛子首席,其他合作團體包括竹韻小集、樂心中樂團等。2016年,陳氏在新光戲院擔任舞台劇《羅生門》笛子領奏。2013年擔任「國際竹笛邀請賽」評委,並為「笛藝薪傳—名家及新生代音樂會」香港演出代表。2012年於「天和傳九州」音樂會中與笛界宗師陸春齡同台演出並擔任獨奏。分別於 2011年及 2000年應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及香港藝術節之邀舉行笛子演奏會。除了活躍於演出舞台外,陳氏亦積極參與電影配樂、笛子比賽評委、教育及推廣等工作。
獨奏
邵琳女士
著名二胡演奏家。曾多次在比賽中獲獎。2007年作為 香港政府引進的首批「優秀人才」移居香港。後被委任為廣東南沙市政協委員。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導師。
六歲開始習琴, 十歲通過全國甄選,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先後師從盧建業,林心銘,吳之瑉教授,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其後任職上 海民族樂團演奏家及獨奏演員。
邵琳的二胡演奏音色細膩,技巧嫺熟,音樂感人而別具一格,充滿著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她首演首並錄製了多首大型作品,如《梁祝》,《離騷》,《第二二胡狂想曲》,《蝶戀花》,《西施》等二胡協奏曲。孫文明先生的一首具有特殊高難度技巧的二胡獨奏曲《夜靜簫聲》亦經她精心推敲重新演繹後搬上音樂的舞臺,得到了專家們一致的讚賞和高度評價。就讀音樂學院期間,唱片公司就為她出版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梁祝 離騷》。其後有《紅樓夢》,《蝶戀花》等。邵琳改編並親自演繹的二胡小品專輯和樂譜集《流行雨》亦陸續出版和發行。
邵琳舉辦過多場個人獨奏音樂會,好評如潮,多次與著名音樂團體及著名指揮家合作,演出了許多大型二胡協奏曲,如《 梁祝》,《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 風情》,《弦歌吟》等等。中央電視臺 等多家媒體曾多次為其錄製專題。
邵琳多次獲邀擔任香港、台湾等地二胡大賽評判。獲邀出訪演出包括有美洲,歐洲,亞洲及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地區。此外,她還是一位艾捷克的演奏家,經常在出訪及重大演出中擔任獨奏。
陳子晉先生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研究中心執行總監及博士後研究員,並於該系教授中國器樂合奏;同時兼任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及戲曲學院講師,教授中國音樂概論、中國音樂分析等科目。其研究課題為香港廣東音樂文化及吹打,曾應中國戲曲節及不同組織之邀舉辦講座,亦為香港電台節目《音樂研究所》、《樂在神州》擔任主持近百集;二零二三年為香港學校音樂節擔任中樂組評判。陳氏乃笛、簫樂手,師承林斯昆、孫永志,曾於香港藝術節舉辦笛子演奏會,亦為香港中樂團及澳門中樂團特約樂師。近年涉足南音伴奏,參與崑曲折子戲及粵劇之拍和工作。
黎家棣先生
黎家棣是一位中阮演奏者。他經常以獨奏者身份活躍於國際音樂舞台上,足跡遍及維也納、柏林、阿姆斯特丹、倫敦、布拉格、華沙、布達佩斯、布魯塞爾、海牙、法蘭克福、奧斯陸、斯德哥爾摩、雷克雅維克、新加坡、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及蘇州等多個城市。
他曾與多個團體包括上海半度音樂、香港中樂團、香港演藝學院中樂團、香港青少年國樂團及香港城市中樂團等合作擔任獨奏。黎氏亦曾與多位指揮家合作如瞿春泉、周煜國、吳朝勝、周熙杰、胡栢端、何文川、衛承發等。二零零七年與澳洲編舞家 John Utans合作,於舞劇Encounter Point中演奏了由自己改編自巴哈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於歐洲、新加坡及香港作巡迴演出。此曲目已收錄於由半度音樂發行的中阮演奏專輯《音樂瞬間》中,並由其本人擔任獨奏。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師承雷群安教授主修中阮,先後取得文憑及深造文憑,並以優異成績獲頒專業文憑。在校期間獲多位著名演奏家如張鑫華、馮少先、王惠然、方錦龍、魏育茹等指導。其後前往上海音樂學院深造,獲頒文學碩士學位(中阮/音樂學),師從中阮演奏家、作曲家劉星先生,並隨音樂學家喬建中教授學習,完成其畢業論文《古代阮與現代阮的比較 — 阮的身份、定位和發展》。黎家棣在學期間先後獲頒發上海音樂學院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滙豐銀行內地交流獎學金及香港演藝學院友誼社獎學金等。
除了演奏外,黎家棣近年涉足指揮、文字寫作、評論、創意及其他領域。他亦積極投身阮和樂團教育工作,於香港及上海多個機構擔任教職,學生在國際及本地賽事贏得多個獎項,如南洋藝術學院國際音樂大賽、香港學校音樂節比賽(HKSMSA)、香港聯校音樂大賽(JSMA)、日本華樂團大阪國際華樂比賽等。他亦經常獲邀擔任比賽和考試的評審。
旅居上海期間獲委任為上海半度音樂中阮特約演奏家。現職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學士學位、文憑課程及青少年音樂課程中阮主修兼任講師、香港大學音樂系中阮主修兼任教師、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客席考試評審、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協會音樂節樂曲遴選委員會選材員、香港聯校音樂大賽客席評審、日本華樂團大阪國際華樂比賽評審。
姚欣女士
香港古箏演奏家。生於北京,自幼學習鋼琴,十二嵗開始習箏。先後師從張慧娟老師及黃偉達博士。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音樂碩士學位(主修古箏),師從許菱子教授。在校期間曾多次獲獎學金前往中國音樂學院跟隨王中山教授深造。亦曾先後副修二胡及中國民歌,師從王國潼教授和李遠榕老師。
姚欣多次舉辦個人古箏獨奏音樂會。曾前往北京、西安、南京等各城市演出,亦曾出訪新加坡、比利時、荷蘭、奧地利、台灣、美國等國家,擔任古箏獨奏。亦與香港演藝交響樂團、香港演藝中樂團合作演出。姚欣舉辦的室內樂音樂會以中西樂器融合為主。姚欣兩次參與香港中樂團專業樂團實習計劃,曾為香港中樂團特邀樂師。姚欣曾與多個本港藝術表演團體合作,包括香港青年中樂團、香港演藝中樂團、羅晶古箏團、香港愛樂中樂團、香港女青中樂團、竹韻小集、柏斯管樂團等。多次受邀電視台和電台擔任表演嘉賓及接受訪問,包括無線電視台,香港電台等。
姚欣2011年獲第二屆國際古箏比賽青年專業組金獎及第二屆國際古箏比賽學生組最佳導師獎。2011年於香港演藝學院協奏曲比賽得獎者音樂會中同作曲家何占豪教授合作。受康文署之邀,自2000年至今一直擔任香港茶具文物舘“樂韻茶聚”節目古箏獨奏樂師。2011年,獲香港藝術節之邀,於韓國首爾、香港兩地巡迴演出。2019年於香港文化中心成功舉辦《欣•箏聚》姚欣古箏教學20週年師生音樂會。2021年與女兒受邀竹韻小集,擔任2021年社區文化大使《大手牽小手》音樂會演奏嘉賓。
姚欣於2007年與友人創辦“箏音樂”樂團,曾舉辦不同類型音樂會、國際交流音樂會、國際研討會等。致力於古箏藝術在香港的推廣和發展。姚欣亦曾被邀請擔任各個藝術節及音樂比賽評委。2013年創辦箏音樂藝術學院,為培養新一代音樂人才提供平台。
姚欣現為箏音樂藝術學院音樂總監,箏音樂 junior 箏團導師,香港中樂團-香港青少年中樂團導師,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青少年課程導師及戲曲學院古箏主修導師,香港音樂事務處古箏兼職導師。
馬詩恩小姐
中國樂器協會揚琴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亞洲揚琴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粵樂集結號揚琴演奏家、香港音樂事務處導師。曾先後師從李德江老師、余美麗老師、劉月寧教授,並隨潘偉文老師深造廣東揚琴藝術。馬詩恩先後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美國上愛荷華大學、中央音樂學院,獲音樂 (榮譽) 文學士及心理學學士學位、揚琴演奏與研究藝術碩士學位。
馬詩恩活躍於香港和大灣區音樂活動。2012年獲邀於「墨西哥世界揚琴節」舉辦專場音樂會並主持大師班,是與墨西哥克雷塔羅樂團合奏揚琴協奏曲的首位中國揚琴演奏家;2017年起與粵港澳三地青年演奏家攜手在大灣區多個城市呈獻 《廣東音樂專場音樂會》, 2022年曾參演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週年文藝晚會。分別在2021與2023 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舉行兩場個人揚琴音樂會,並在本月在香港大會堂舉行的《馬詩恩揚琴演奏會》,獲得一致好評。
首演作品包括個人作品《黑暗中的亮光》《蜑家船歌》,許翔威的《月光照地堂》以及陳錦標的揚琴與弦樂五重奏《對韻》,其中《蜑家船歌》入選 2022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改編作品包括中國揚琴與西歐揚琴的對話《大河之舞》。2020年協助香港駐北京辦事處推廣香港文化藝術活動,並連續兩年參與「眾樂樂・新春音樂會」的籌備與演出工作;2021年擔任第七屆中國音樂文化線上國際夏令營《行走看音樂》主持人及《揚琴創編新作品集》編委;曾任全國首期5G揚琴師資培訓「中央音樂學院全國優秀音樂教師培養計劃(標準級)」助教;2023年參與研發的茉莉低音揚琴榮獲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最佳新品」;參與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中國傳統器樂」專題《伊朗揚琴》及《歐洲揚琴》條目;同年參與中央音樂學院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世界揚琴體系與多元音樂文化研究》。